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网上配资平台排名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(EOD)项目案例 | 浙江温州“洞头诸湾·共富海上花园”EOD项目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1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网上配资平台排名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(EOD)项目案例 | 浙江温州“洞头诸湾·共富海上花园”EOD项目

引言网上配资平台排名
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EOD模式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通过产业链延伸、组合开发、联合经营等方式,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、增值反哺、统筹推进、市场化运作、一体化实施、可持续运营,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关联产业经营收益,以产业增值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,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,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,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项目实践。各地积极推进试点工作,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。按照边试点、边总结的原则,梳理形成了一批项目案例,可以为其他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借鉴。

项目背景

洞头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口处,是浙南的“海上门户”,是温州市向东向南、拥江面海发展的重要区块。2003年5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洞头视察调研,提出“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”的指示要求。近20年来,洞头以“海上花园”为建设蓝图,开展实施了一系列蓝色海湾整治行动,但仍然存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不高、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薄弱、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突出、部分山体破损裸露等制约海岛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。为此,洞头在生态共富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,积极谋划实施EOD项目,科学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。

项目概况

项目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筑牢产业发展基底,以文旅、康养等特色产业经营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,促进海岛实现共同富裕。项目总投资28.8亿元,项目建设期4年,运营期22年。通过项目实施,持续提升洞头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,修复海岛海域生态环境,打造海岛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康养有机融合的国际生态旅游岛,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及收入增长。

项目由温州市洞头国有资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,通过“投建运”一体化模式,实现洞头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、生态修复及文旅产业发展整体性、系统性、融合性推动。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牵头组建银团,与本项目签订了23亿元融资协议。截至2024年底,海岛山体与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、洞头集镇片三级雨污管网整治工程等子项目已开工建设,累计完成投资额3.06亿元。

主要做法

(一)因地制宜、科学谋划,高效推进项目实施

本项目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,以产业开发基础为依托,谋划了矿山修复、海滩整治等生态治理内容,因地制宜实施石屋民宿开发、旅游产品升级等有收益的产业内容,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。本项目从对接金融机构到授信用时103天,授信到开工建设用时79天,从项目谋划到落地实施高效、有序。

(二)保护优先、陆海同治,筑牢生态环境本底

市人大出台《关于促进和保障洞头海上花园建设的决定》,强化生态保护刚性约束。组建花园委,通过岛上“去疤增绿”“串珠成链”,打造北纬28°最美环岛路;启动林相改造十年计划,努力把“茅草山”转变为“大径材”;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,修复山体25万平方米;加强河道治污,改造雨污管网近200公里;挖掘海洋蓝碳潜力,保护修复千亩红树林,发展贝藻养殖等渔业碳汇;建立海漂垃圾治理机制,用浮球替代泡沫,规范竹竿、规整渔船,建设“无废渔港”。通过海岛海洋系统治理,洞头再现“水清滩净、物富人丰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的美丽景象,先后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等10余项生态环保荣誉称号。

(三)创新路径、增值反哺,积极打通两山通道

探索资源盘活路径,针对周边闲置农房,通过村集体流转、国资整体租赁开发,培育民宿经济;针对码头资源,探索码头经营权整合,开发跳岛游产品;针对滩涂资源,开展标准海区改造,引导养殖从无序向有序转变,提升养殖效率。探索增值反哺路径,以文旅康养产业开发等经营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,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。

古村落盘活利用工程

(四)项目带动、产业融合,全面彰显共富效应

围绕望海楼、海霞、中屿、鹿西四大景区,推进沙滩修复、渔港景观提升等工程,对14个闲置石头房村落进行改造提升,盘活村集体闲置房产和土地等存量资产。开展海上田园、海洋牧场建设,引导发展紫菜机械化养殖、大黄鱼声波围养模式,赋能传统养殖转型升级,促进乡村组团发展。

初步成效

(一)夯实特色养殖基础,推动生态养殖转型升级

通过推进“无废海滩”建设、红树林蓝碳保护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工程,为特色养殖开展提供“净滩清海”良好基础。大力建设霓屿海上田园、鹿西海洋牧场,引导开发紫菜机械化养殖、大黄鱼声波围养模式,赋能传统养殖转型升级,并依托国资引领带动多元经营主体参与,拓展渔村高质量发展通道。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,鹿西大黄鱼被评为浙江地标美食,“东一”“黄鱼岛”分别入选省数字渔场、省未来渔场。

(二)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赋能生态旅游持续发展

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,推进望海楼、海霞、中屿、鹿西四大旅游景区开发,打造文旅融合生态体验地、红色教育基地、滨海浪漫旅拍目的地、离岛慢城候鸟迁徙观测地等,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,增强海岛旅游开发带来的流量经济和溢出效应。2024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3.5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8%以上。

(三)传承海岛固有风貌,助力海岛实现共同富裕

在传承保护海岛风貌环境的前提下,将沙滩、石屋资源融合转化为生态资本。目前已修复10个沙滩,培育15个石屋民宿群,实现每一处沙滩都落座一组民宿群。项目公司经营获得收入,村集体闲置房产和土地增值,村民享受租金、薪金和股金,户均年收入超15万元,实现每组民宿群带动一批群众致富。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.6%和5.5%,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.52缩小为1.49。

特色亮点

一是强化统筹谋划,做实项目基础,积极探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“两山”转化路径。项目实施中注重系统谋划,夯实项目前期工作,突出海洋特色资源禀赋,强化与金融机构对接,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类EOD项目。

二是盘活闲置资产,带动村民增收,实现共同富裕。在传承保护海岛风貌环境的前提下,对沙滩、闲置石头房村落进行改造提升,释放沙滩+民宿群“乘法效应”,盘活村集体闲置房产和土地等存量资产,促进周边群众共同富裕。

供稿 |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

编辑 | 李夏菁



Powered by 股票融资年利率_股票融资的利弊_股市的融资融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